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美國替代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挖礦中心!政府大力協助礦工自建電廠?
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地理版圖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曾經由中國牢牢佔據主導地位的算力格局,如今已發生戲劇性的逆轉。根據權威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以及美國政府高層官員的表態,美國不僅已取代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挖礦中心,其政府更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計劃通過一系列措施鞏固並擴大這一領先地位,甚至可能涉及協助礦工解決能源這一核心痛點。 中國禁令下的算力大遷徙
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Cambridg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Finance,CCAF)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爲美國在全球比特幣挖礦領域的壓倒性優勢提供了有力證據。該研究基於對49家大型礦業公司的調查(這些公司合計佔據了比特幣網路近一半的算力),得出的結論令人矚目:美國目前控制着全球高達75.4%的比特幣哈希率(Hashing Power)。 報告指出:美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爲全球最大挖礦中心的地位(佔報告活動的75.4%)。按照當時全球約796EH/s的總算力計算,這意味着僅美國就貢獻了約600EH/s的算力。即便考慮到不同統計口徑可能存在的差異,其他估計也顯示美國的算力佔比至少在50%以上,這無疑證實了美國在全球比特幣挖礦產業中的核心地位。 美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爲全球挖礦霸主,與中國政府在2021年採取的嚴厲措施密不可分。在此之前,中國曾是比特幣挖礦的絕對中心,2019年中國就已主導了全球比特幣挖礦,佔比特幣網路總量的65-75%。 然而,2021年6月,中國政府全面禁止了境內的比特幣挖礦活動。這一禁令導致了全球算力的大規模重新分配。大量原本在中國運營的礦場被迫關閉或尋求海外出路,而美國,特別是那些擁有豐富廉價能源(如得克薩斯州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和相對友好監管政策的州,成爲了最主要的承接地。這次算力大遷徙雖然一度導致比特幣網路算力驟降,引發市場約50%的回調,但也證明了比特幣網路的韌性——算力很快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分散並恢復,爲年底價格反彈130%鋪平了道路。 美國目標“比特幣超級大國”
與前任政府對比特幣相對模糊甚至帶有疑慮的態度不同,新一屆美國政府,特別是以總統川普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爲代表,展現出明確的親比特幣立場,並將其視爲美國鞏固經濟和技術領導地位的戰略機遇。 近日在接受採訪時,盧特尼克詳細闡述了川普政府將美國打造成“比特幣超級大國”的願景。他將比特幣視爲一種商品(Commodity),而非貨幣。他強調比特幣總量固定在2100萬枚的稀缺性,認爲這種內在的稀有性使其成爲數字時代的價值儲存手段,應當像黃金、石油一樣被對待,享有交易的自由和正當性。他批評過去政府將比特幣視爲可疑資產的錯誤觀念,並表示美國未來只會更加積極地擁抱比特幣。 盧特尼克透露,他和被任命爲AI與加密沙皇的David Sacks在進入政府前就是比特幣的支持者。他們共同推動川普兌現競選承諾,迅速設立了“比特幣戰略儲備”(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使美國政府正式開始持有比特幣作爲國家級資產。雖然目前關於儲備的具體規模、由誰保管等細節尚未公布,需等待白宮統一發布,但這一舉措本身就具有裏程碑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比特幣挖礦產業而言,能源成本和供應穩定性始終是核心挑戰。針對這一痛點,盧特尼克宣布美國商務部將啓動一項名爲“投資加速器”(Investment Accelerator)的計劃,旨在“渦輪增壓”美國的挖礦產業。 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對於願意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政府將提供“白手套服務”,即一站式的協助,幫助企業快速、順利地完成各種復雜的行政審批流程,掃除投資障礙。 盧特尼克特別以比特幣礦工爲例,描繪了這一計劃的實際應用場景:“你可以把自己的發電廠建在(數據中心)旁邊,想象一下。”這意味着在未來,美國的比特幣礦工將不再完全受制於現有的公共電網。通過“投資加速器”計劃的協助,他們可以更容易地獲得許可,在能源產地(例如天然氣田旁邊)直接建設自己的小型、離網發電廠。 礦工可以實現“自己發電、自己挖礦”,從源頭上控制能源成本,減少對電網波動的依賴,真正實現能源自主。這對於提升美國挖礦產業的競爭力和穩定性具有重大意義。雖然盧特尼克並未明確提到政府會直接“注資”建設電廠,但提供高效的審批協助和掃除行政障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政府支持。 中心化是新的隱憂? 美國政府的積極支持無疑爲比特幣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也引發了一個潛在的擔憂:過度的地理中心化是否會帶來新的風險?歷史上,當中國佔據全球65-75%的算力時,比特幣社區一直存在對潛在的“51%攻擊”或政府幹預的擔憂,盡管這種情況從未實際發生。如今,美國的算力佔比達到了與當年中國相當甚至可能更高的水平(75.4%),類似的風險是否會再次浮現? 雖然目前的川普政府對比特幣極爲友好,但政治風向可能轉變。如果未來某屆美國政府對比特幣持敵對態度,高度集中的算力可能會成爲其試圖控制或幹擾比特幣網路的抓手。與中國直接禁止不同,一個敵對的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完全禁止挖礦,而是試圖通過監管、行政命令(如利用制裁權力)來審查交易、影響協議升級,或以其他方式操縱網路,而算力的集中無疑會放大這種威脅。 因此,比特幣行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是應當尋求更廣泛的全球算力分布以增強抗脆弱性,還是順勢利用美國的政策紅利實現快速發展?答案或許並非非此即彼。在享受美國提供的發展機遇的同時,比特幣社區需要持續倡導去中心化理念,推動技術創新以抵抗潛在審查,並在全球範圍內促進更廣泛的認知和採用,使其深度融入經濟體系,增加任何政府攻擊網路的成本和難度。 總的來說,如今美國取代中國成爲全球比特幣挖礦的中心,已是不爭的事實。如盧特尼克所描繪的願景正在展開,而比特幣的信奉者們必須確保這種主權貨幣的韌性,無論權力掌握在誰手中,都能得以維系。美國的比特幣故事,才剛剛進入一個充滿變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