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對股票流動性的需求增加,使得股票出借業務利率穩步走高。據多家券商披露,部分熱門板塊個股的借券利率已經突破 5%,比去年同期高出約 1 個百分點。這一變化讓不少長期持股的投資者看到了利用閒置股票增加收益的機會。
股票出借的基本流程並不復雜。首先,投資者需要在券商開通相關服務,並持有符合條件的股票(通常要求在指定市場上市、無質押限制、持股數量達一定標準)。然後,通過券商的股票出借平台設置出借數量與利率,待有借入需求的投資者確認後即可成交。在出借期間,股票會被凍結,不能賣出,但出借人可按約定收取利息。
以一只當前價格爲 120 元的科技股爲例,如果投資者持有 1500 股,出借年利率爲 4.5%,出借期限 45 天,則收益爲:出借收益 = 1500 × 120 × 4.5% ÷ 365 × 45 ≈ 997 元。
扣除 20% 服務費後,實際收益約 797 元。相比存款利息,短期回報優勢明顯。
然而,股票出借並非無風險操作。首先,股價下跌風險始終存在,出借利息可能無法完全覆蓋市值損失。其次,若在出借期間公司發布重大消息,投資者可能無法立即賣出止損。此外,在借券到期前,借入方有權提前歸還股票,這可能打亂出借人的投資計劃。
爲了安全參與股票出借,新手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綜合來看,隨着借券利率走高,股票出借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吸引力有所增強。只要投資者理解其運作原理並合理規避風險,就能在持股的同時獲得穩定的被動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