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行為(LARPing)在加密貨幣領域是指個人或團體假裝擁有某種專業知識或成功經驗,以爭取社群信任或影響他人投資決策的行為。此術語源自 Live Action Role-Playing(實境角色扮演遊戲),而在加密市場中則用來形容那些透過打造虛假形象來提升自身可信度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格外常見,參與者可能自稱早期比特幣投資人、成功交易員或區塊鏈技術專家,以吸引追隨者並藉此獲利。
在加密貨幣市場,角色扮演行為的主要特徵包括建立精心包裝的網路身份,經常搭配精挑細選的投資組合截圖、杜撰的成功故事,以及令人驚豔卻無法驗證的投資報酬率宣稱。這些「專家」常用行業術語來包裝自己,但其建議往往缺乏實質內容;在牛市期間此行為特別活躍,因為新進投資人湧入市場尋求指引;並且經常利用粉絲的「錯失恐懼症」(FOMO)心理,促使他們倉促做出投資決策。
這類行為對市場產生了明顯影響。首先,它扭曲了資訊生態,使真實專業知識與行銷噪音難以區分。其次,當這些自稱「大師」擁有大量粉絲時,他們能左右某些代幣的短期價格走勢,特別是流動性較低的代幣。第三,他們強化了市場的投機風氣,令投資人忽略基本面分析而聚焦於短線價格波動。此外,這種行為還可能造成新手投資人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加密市場是一條輕鬆致富的捷徑。
角色扮演行為的風險與挑戰主要包括:資訊品質低落,未經查證的建議可能造成重大財務損失;市場波動加劇,當大批投資人同時跟隨這類建議行動時更甚;信任赤字擴大,隨著愈來愈多投資人因「專家」誤導而蒙受損失;以及日益加強的監管關注,主管機關可能把這種行為視為市場操縱或詐騙的一種型態。對個人投資人來說,這個現象凸顯了自行研究、查證資訊來源並培養批判思考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行為反映出加密貨幣領域資訊品質與可信度的長期挑戰。隨著產業逐步成熟,社群應建立更完善的機制,協助分辨真實專業知識與人為包裝的網路形象。對投資人而言,識破這類行為是於充滿噪音和潛在誤導的市場環境中做出明智判斷的關鍵。最終,加密社群必須重視誠信、透明及問責,以打造更健全的資訊生態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