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資產上鏈,全球首發盡在 Gate!
Gate 攜手 @xStocksFi 與 @BackedFi,正式上線全球首個股票衍生品市場,開啓鏈上股票交易新紀元!
支持$TSLA, $NVDA, $CRCL, $AAPL 等熱門股票:
💥 可加槓杆、做多做空
💰 全USDT計價,輕鬆管理風險收益
🔒 實物資產 100% 抵押
🔁 多鏈流轉自由無阻
🌐 RWA × Web3,全新交互方式
CeFi 與 TradFi 的邊界,已經徹底打破。
了解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xStocksOnGate#
Web3應用的龐氏模型:從必經之路到價值創造
Web3應用的龐氏模型:必經之路還是過渡階段?
近期參與了一場關於鏈遊資產的在線討論,其中一位嘉賓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目前Gamefi的生命週期過短,主要原因是大多數項目都採用了龐氏模型。這引發了我對Web3應用經濟模型的深入思考,特別是爲什麼絕大部分Web3應用類項目在初期階段都不可避免地採用龐氏模型。
要預判Web3能否以何種商業模式顛覆Web2,深入研究Web3的經濟模型至關重要。盡管"顛覆"一詞常被濫用,但隨着認知的深化,我認爲Web3在未來確實有可能實現對Web2的某種程度的顛覆。即便這一預測最終未能實現,保持這種信念也有助於堅持長期持有比特幣等加密資產。
回顧近幾十年的商業模式變遷,可以大致劃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品方 VS 用戶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前,產品方與用戶之間的關係相對簡單。產品方銷售產品,用戶爲產品的基本功能付費。優質產品能夠贏得用戶信賴,從而不斷擴大用戶羣。這是一種單向的產品方對用戶的關係。
第二階段:產品方 VS 平台方 VS 用戶
隨着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數字系統緊密結合。這一階段出現了平台方,它們利用技術優勢開發產品聚集用戶,然後向產品方收取費用,同時向廣告商出售用戶流量。一些知名的平台如淘寶、滴滴和抖音都採用了這種模式。
爲了快速獲取用戶,平台方通常會尋求風險投資,用於前期用戶補貼。投資機構願意提供資金,是因爲他們預見到未來會有產品方爲這種商業模式買單。一旦平台方成功上市,投資機構就能實現退出。
隨着時間推移,一些平台方開始進化,不再僅僅關注產品本身的功能,而是增加了諸如私域流量、網紅主播帶貨等新的營銷方式。這些新模式雖然在表面上似乎爲用戶提供了更多價值,但本質上仍然是在消費用戶。
第三階段:產品方 VS 去中心化體系 VS 用戶
Web3試圖解決第二階段存在的問題,將中間的連接環節從中心化的Web2平台轉變爲由各種協議組成的去中心化體系。這個體系體現了去中心化、隱私保護和共識確權等Web3的核心特性。從用戶角度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然而,當前階段的Web3應用仍面臨生命週期短、易被視爲龐氏騙局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爲真正的產品方尚未進入市場。目前的Web3生態系統僅存在"去中心化體系 VS 用戶"的關係,缺乏最終爲整個體系買單的產品方。這導致了各種項目團隊不得不與用戶之間相互博弈,比拼營銷技巧和速度。
目前,Web3還沒有出現類似支付寶或微信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對於普通Web2用戶來說,很難理解爲什麼要嘗試使用各種Web3應用。無論是DeFi、SocialFi還是GameFi,都難以爲用戶提供明確的價值主張。
核心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的Web3應用類產品究竟能爲Web2世界的用戶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或痛點?目前看來,答案是微乎其微。
但這並不意味着Web3是一個僞命題。當前Web3處於早期階段,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可靠的產品方。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Web3已經有了顯著進步,從簡單的公鏈和代幣,到DeFi、NFT和鏈遊的出現,功能模塊在不斷豐富。
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自循環的雛形體系;NFT開始展現價值沉澱的特性;鏈遊作爲Web3應用類產品的先行者,正在嘗試突破單純的龐氏玩法。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就像AI從深度學習概念提出到被廣泛接受花了16年一樣。
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真實產品方參與的"去中心化體系 VS 用戶"模型可能會繼續存在,龐氏模型也將持續。龐氏模型本身並無對錯之分,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得更加優雅或粗暴。
預計真正的產品方願意進入Web3生態,開始擺脫純龐氏模型的時機可能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總的來說,Web3應用的龐氏模型既是當前階段的必經之路,也是向更成熟商業模式過渡的一個階段。隨着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有理由期待Web3未來能夠爲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並最終實現對傳統互聯網模式的革新。
庞氏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