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恢復了3000年前的巴比倫詩歌

人工智能恢復了3000年前的巴比倫詩篇

慕尼黑大學和巴格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恢復了一首名爲《巴比倫贊美詩》的詩篇。這首詩在2000多年前就已遺失,Decrpt報道。

文本贊美巴比倫和神馬爾杜克。它是在3000年前寫的,最後一次研究是在公元前100年。

站在項目背後的團隊表示,這部作品是由多年來挖掘出的30個陶土碎片組成的,而人工智能被用來將這些作品結合在一起。

«我們使用了一種基於人工智能的專業程序來分析和匹配楔形文字的字符組合的文本片段,» LMU慕尼黑大學的古代東語言教授恩裏克·希門尼斯說。

專家與同事一起使用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方法來確定片段屬於哪個文本

在使用包含1402份手稿的電子巴比倫圖書館平台時,研究人員將n-gram匹配作爲主要的重建方法。還使用了其他方法,例如詞匯成分的重疊和最長公共文本序列的搜索。

希門尼斯強調,發現的詩歌對同時代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並且被納入了巴比倫的課程計劃中。

在《伊拉克》雜志的文章中,他和合著者安馬爾·法德赫爾假設,詩歌的創作者可能屬於巴比倫的祭司階層,因爲在詩的一部分中,祭司被描述爲“自由公民”。

在頌歌中贊美自然資源和城市的美麗,尊重外國人並支持貧困者

«他們不羞辱外地人。保護溫順的人,支持弱者。在他們的庇護下,貧窮和無助的人可以繁榮。孤兒們得到安慰和恩惠》,— 在作品中提到。

希門尼斯指出,人工智能對研究人員變得不可或缺,"尤其是對於恢復受損或碎片化的文本"。

「雖然像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這樣的語言在LLM中仍然較少,但我們正在積極改進計算工具以研究古代中東,」專家指出。

之前,DeepMind和威尼斯大學卡福斯卡裏開發了人工智能算法Ithaca,用於恢復受損的古代文本。

提醒一下,在2021年10月,谷歌人工智能的專家們利用人工智能重建了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被毀的畫作。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