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藝術作品《自奇跡 #555》在某拍賣行的數碼藝術日拍賣會上以 144,000 美元成交,展現了生成藝術在當代藝術市場的潛力。這件作品是由中國當代影像和跨媒介藝術家程然與應用科學藝術家孫博涵共同創作的。《自奇跡》系列源自程然2015年創作的9小時長電影《奇跡尋蹤》。該系列首次亮相於2024年9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Lunar Water》展覽。程然借助生成技術,將原本的電影影像解構並重新生成,打破了傳統時間界限,創造出全新的時間景觀。程然1981年生於中國,曾在荷蘭國立藝術學院完成駐校藝術家計劃。他專注於新媒體創作,作品主要涉及視頻和電影。隨着藝術生涯的發展,程然的作品表達方式日益成熟,開始探討更宏大的主題,如身分和死亡等生命議題。他曾多次獲得"最佳視頻藝術家"獎項,作品在全球多個知名藝術機構展出。孫博涵,1992年出生於中國,是一位跨界的應用科學藝術家和策展人。他致力於促進東西方藝術科技文化的交流,專注於技術、算法、人工智能與藝術的融合。孫博涵曾策劃多個重要展覽,包括全球首個大型線下加密藝術展和中國首個大型生成藝術展。這次合作的《自奇跡 #555》是該系列中最稀有的版本之一。作品通過每秒捕捉電影裝置制作的圖像快照,創造出超越時間限制的獨特變化,探索了冒險、時間和記憶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孫博涵的另一件作品《Neural Drift》也在同場拍賣會上以13,200美元成交。這是一件互動式NFT藝術品,融合了神經網路動態效果和網路文化元素,通過接收特定加密貨幣的質押來實時調整視覺效果,反映了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和文化影響。這些作品的成功拍賣不僅展示了生成藝術在傳統藝術市場的認可度,也反映了數字藝術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的新趨勢。它們探索了時間、記憶和數字經濟等當代主題,爲藝術創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生成藝術新高度:《自奇跡 #555》拍出14.4萬美元
生成藝術作品《自奇跡 #555》在某拍賣行的數碼藝術日拍賣會上以 144,000 美元成交,展現了生成藝術在當代藝術市場的潛力。這件作品是由中國當代影像和跨媒介藝術家程然與應用科學藝術家孫博涵共同創作的。
《自奇跡》系列源自程然2015年創作的9小時長電影《奇跡尋蹤》。該系列首次亮相於2024年9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Lunar Water》展覽。程然借助生成技術,將原本的電影影像解構並重新生成,打破了傳統時間界限,創造出全新的時間景觀。
程然1981年生於中國,曾在荷蘭國立藝術學院完成駐校藝術家計劃。他專注於新媒體創作,作品主要涉及視頻和電影。隨着藝術生涯的發展,程然的作品表達方式日益成熟,開始探討更宏大的主題,如身分和死亡等生命議題。他曾多次獲得"最佳視頻藝術家"獎項,作品在全球多個知名藝術機構展出。
孫博涵,1992年出生於中國,是一位跨界的應用科學藝術家和策展人。他致力於促進東西方藝術科技文化的交流,專注於技術、算法、人工智能與藝術的融合。孫博涵曾策劃多個重要展覽,包括全球首個大型線下加密藝術展和中國首個大型生成藝術展。
這次合作的《自奇跡 #555》是該系列中最稀有的版本之一。作品通過每秒捕捉電影裝置制作的圖像快照,創造出超越時間限制的獨特變化,探索了冒險、時間和記憶的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孫博涵的另一件作品《Neural Drift》也在同場拍賣會上以13,200美元成交。這是一件互動式NFT藝術品,融合了神經網路動態效果和網路文化元素,通過接收特定加密貨幣的質押來實時調整視覺效果,反映了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和文化影響。
這些作品的成功拍賣不僅展示了生成藝術在傳統藝術市場的認可度,也反映了數字藝術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的新趨勢。它們探索了時間、記憶和數字經濟等當代主題,爲藝術創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