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moca 高层:中国央行正在改变对稳定币的立场,已承认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对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一直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然而,随着全球金融格局的快速演变,特别是美国《GENIUS 法案》的颁布,中国对稳定币的立场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Animoca 集团总裁 Evan Ayuang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先前曾持怀疑态度,但中国央行已逐渐承认稳定币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并可能将其视为应对美元主导地位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工具。

从怀疑到紧迫感:中国对稳定币立场的转变

2021 年,中国央行曾警告称,全球稳定币可能为「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以及跨国资本流动管理」带来风险和挑战。这句话出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其电子人民币计划的白皮书,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对私部门数位货币,尤其是 Facebook 的 Libra,抱持着深深的怀疑态度。

然而,尽管 Libra 从未正式发布,但像 Tether 的 USDT 和 Circle 的 USDC 这样的稳定币如今已深入全球(尤其是亚洲)的金融体系,使供应链融资等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效。因此,北京对稳定币的谨慎态度正被紧迫感所取代。稳定币之所以被提上日程,是因为它们被视为美元巩固其在亚洲金融体系中地位的另一种方式,而这并不是中国当局乐见的。

Evan Ayuang 表示,中国对稳定币的兴趣一直在增长。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随着稳定币在华尔街成为主流,这种兴趣只会越来越浓厚。他认为,压力点在于最近颁布的《GENIUS 法案》,该法案首次明确了美国联邦对法币支持的稳定币的监管规定,并巩固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实际上,它可以被视为美元霸权的数位延伸,而中国对此不容忽视。

香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策略的关键参与者

当中国审视《GENIUS 法案》时,他们的看法是美国正在追逐这个领域。如果美元现在是主要的储备货币,那么在贸易紧张局势和直接双边贸易协定背景下,这些在金融体系中流通的常规稳定币用于货币结算,这始终至关重要。

这与中国人民银行 2021 年白皮书的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白皮书将稳定币描述为不稳定和投机性的,并将其与波动性较大的加密货币混为一谈。但正如 Evan 所指出的,讨论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变。北京现在认为有必要在区块链轨道上竞争,特别是透过受监管的离岸人民币(CNH)稳定币,这可能有助于使该国货币——人民币,或通俗地说,人民币成为离岸结算更实际的选择。

「如果你想让人民币更加国际化,但又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那么就是这个了。离岸人民币就是它,」Evan 说。「稳定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方式,它既能保证货币管制的有效性,又能让你实现离岸化。」

受监管的稳定币,无论是港币或离岸人民币,都可以与中国境内资产挂钩,并可纳入公链,为中国打造新的重要金融轨道。而电子人民币的用例通常围绕着央行和机构。在香港或透过公链基础设施发行的港币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种载体,同时又不违反中国的资本管制规定。

另一个选择可能是在香港设立流动性池,为港币、离岸人民币和电子人民币交易提供结算场所。他表示,当然,北京方面也关注港币稳定币,因为香港拥有独立的法律框架,堪称中国的「沙盒」。

全球稳定币竞赛:超越美元的流动性

Evan 修预测,即使是国际企业对企业的支付也会青睐代币化的法定货币,而不是获得许可的中央银行数位货币(CBDC)。而且这种转变并不仅限于中国。「美国通过《天才法案》(GENIUS Act)后,每个人都会这么做。每个国家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每个国家最终都会拥有一个受监管的稳定币,」他说。

这不是要推翻美元,考虑到美元的流动性,这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他说:「当我与东南亚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非美元稳定币对的流动性足够强,可以进行这种交易。」这显示,稳定币的发展将为全球贸易和支付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即使是美元以外的货币,也能透过稳定币的形式,提升其国际流动性。

结语:

中国人民银行 2021 年的白皮书将稳定币视为威胁。四年过去了,北京似乎开始逐渐接受稳定币在未来金融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这场由美国《GENIUS 法案》推动的全球稳定币竞赛,正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其数位货币战略。香港作为中国的「沙盒」,在港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探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望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的道路。稳定币的崛起,不仅将改变全球支付格局,也将对各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带来深远影响。

USDC0.04%
ACT-4%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