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资产上链,全球首发尽在 Gate!
Gate 携手 @xStocksFi 与 @BackedFi,正式上线全球首个股票衍生品市场,开启链上股票交易新纪元!
支持$TSLA, $NVDA, $CRCL, $AAPL 等热门股票:
💥 可加杠杆、做多做空
💰 全USDT计价,轻松管理风险收益
🔒 实物资产 100% 抵押
🔁 多链流转自由无阻
🌐 RWA × Web3,全新交互方式
CeFi 与 TradFi 的边界,已经彻底打破。
了解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xStocksOnGate#
Web3应用的庞氏模型:从必经之路到价值创造
Web3应用的庞氏模型:必经之路还是过渡阶段?
近期参与了一场关于链游资产的在线讨论,其中一位嘉宾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目前Gamefi的生命周期过短,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项目都采用了庞氏模型。这引发了我对Web3应用经济模型的深入思考,特别是为什么绝大部分Web3应用类项目在初期阶段都不可避免地采用庞氏模型。
要预判Web3能否以何种商业模式颠覆Web2,深入研究Web3的经济模型至关重要。尽管"颠覆"一词常被滥用,但随着认知的深化,我认为Web3在未来确实有可能实现对Web2的某种程度的颠覆。即便这一预测最终未能实现,保持这种信念也有助于坚持长期持有比特币等加密资产。
回顾近几十年的商业模式变迁,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方 VS 用户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产品方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产品方销售产品,用户为产品的基本功能付费。优质产品能够赢得用户信赖,从而不断扩大用户群。这是一种单向的产品方对用户的关系。
第二阶段:产品方 VS 平台方 VS 用户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数字系统紧密结合。这一阶段出现了平台方,它们利用技术优势开发产品聚集用户,然后向产品方收取费用,同时向广告商出售用户流量。一些知名的平台如淘宝、滴滴和抖音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为了快速获取用户,平台方通常会寻求风险投资,用于前期用户补贴。投资机构愿意提供资金,是因为他们预见到未来会有产品方为这种商业模式买单。一旦平台方成功上市,投资机构就能实现退出。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平台方开始进化,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而是增加了诸如私域流量、网红主播带货等新的营销方式。这些新模式虽然在表面上似乎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价值,但本质上仍然是在消费用户。
第三阶段:产品方 VS 去中心化体系 VS 用户
Web3试图解决第二阶段存在的问题,将中间的连接环节从中心化的Web2平台转变为由各种协议组成的去中心化体系。这个体系体现了去中心化、隐私保护和共识确权等Web3的核心特性。从用户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然而,当前阶段的Web3应用仍面临生命周期短、易被视为庞氏骗局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真正的产品方尚未进入市场。目前的Web3生态系统仅存在"去中心化体系 VS 用户"的关系,缺乏最终为整个体系买单的产品方。这导致了各种项目团队不得不与用户之间相互博弈,比拼营销技巧和速度。
目前,Web3还没有出现类似支付宝或微信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对于普通Web2用户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尝试使用各种Web3应用。无论是DeFi、SocialFi还是GameFi,都难以为用户提供明确的价值主张。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Web3应用类产品究竟能为Web2世界的用户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或痛点?目前看来,答案是微乎其微。
但这并不意味着Web3是一个伪命题。当前Web3处于早期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可靠的产品方。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Web3已经有了显著进步,从简单的公链和代币,到DeFi、NFT和链游的出现,功能模块在不断丰富。
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自循环的雏形体系;NFT开始展现价值沉淀的特性;链游作为Web3应用类产品的先行者,正在尝试突破单纯的庞氏玩法。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就像AI从深度学习概念提出到被广泛接受花了16年一样。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真实产品方参与的"去中心化体系 VS 用户"模型可能会继续存在,庞氏模型也将持续。庞氏模型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得更加优雅或粗暴。
预计真正的产品方愿意进入Web3生态,开始摆脱纯庞氏模型的时机可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总的来说,Web3应用的庞氏模型既是当前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向更成熟商业模式过渡的一个阶段。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Web3未来能够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并最终实现对传统互联网模式的革新。
庞氏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