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恢复了3000年前的巴比伦诗歌

人工智能恢复了3000年前的巴比伦诗篇

慕尼黑大学和巴格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恢复了一首名为《巴比伦赞美诗》的诗篇。这首诗在2000多年前就已遗失,Decrpt报道。

文本赞美巴比伦和神马尔杜克。它是在3000年前写的,最后一次研究是在公元前100年。

站在项目背后的团队表示,这部作品是由多年来挖掘出的30个陶土碎片组成的,而人工智能被用来将这些作品结合在一起。

«我们使用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专业程序来分析和匹配楔形文字的字符组合的文本片段,» LMU慕尼黑大学的古代东语言教授恩里克·希门尼斯说。

专家与同事一起使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确定片段属于哪个文本

在使用包含1402份手稿的电子巴比伦图书馆平台时,研究人员将n-gram匹配作为主要的重建方法。还使用了其他方法,例如词汇成分的重叠和最长公共文本序列的搜索。

希门尼斯强调,发现的诗歌对同时代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并且被纳入了巴比伦的课程计划中。

在《伊拉克》杂志的文章中,他和合著者安马尔·法德赫尔假设,诗歌的创作者可能属于巴比伦的祭司阶层,因为在诗的一部分中,祭司被描述为“自由公民”。

在颂歌中赞美自然资源和城市的美丽,尊重外国人并支持贫困者

«他们不羞辱外地人。保护温顺的人,支持弱者。在他们的庇护下,贫穷和无助的人可以繁荣。孤儿们得到安慰和恩惠》,— 在作品中提到。

希门尼斯指出,人工智能对研究人员变得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恢复受损或碎片化的文本"。

「虽然像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这样的语言在LLM中仍然较少,但我们正在积极改进计算工具以研究古代中东,」专家指出。

之前,DeepMind和威尼斯大学卡福斯卡里开发了人工智能算法Ithaca,用于恢复受损的古代文本。

提醒一下,在2021年10月,谷歌人工智能的专家们利用人工智能重建了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被毁的画作。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