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Vitalik详解以太坊愿景:混合L1+L2扩容 重塑应用生态
Vitalik眼中的以太坊:技术、生态与未来愿景
近期,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接受了一次中文在线访谈。这是Vitalik近年来首次进行中文AMA,旨在让社区从技术、生态和未来方向等角度深入了解以太坊的现状。以下是Vitalik就一些关键问题的核心观点总结:
总体愿景
Vitalik认为,"世界计算机"的本质是"让全球应用能互操作的平台",而非"能同时支撑所有全球应用的单一计算机"。以太坊既是长期价值储存的数字资产,也是支持全球应用互操作的底层平台。这两个定位并不矛盾。
"世界计算机"通过高度去中心化、可信的L1层与具备扩容能力的L2层协同实现。L1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安全性与网络韧性,即使基金会不存在,全球开发者仍能基于开放协议维护生态。L2则承担性能扩展与场景创新,如高吞吐、隐私或AI协作等。
两者关系如同城市地基与建筑:L1确保根基稳固,L2允许自由设计形态。但前提是L1必须维持足够吞吐能力,使任何用户或应用在必要时都能与主网交互,同时保证互操作性,避免L2成为封闭孤岛。
总的来说,以太坊无需在"数字黄金"与"世界计算机"间二选一。两者兼容正是其独特价值所在:以太坊既需要像比特币一样成为去中心化、抗审查、可信的价值存储,也必须作为基础设施支撑全球应用互操作。
扩容路线
Vitalik提出了"混合L1+L2"的扩容方案,即L1也需承担部分角色,如增加blob空间支持L2,推动跨L2互操作等。具体哪些交易应在L1或L2进行,需要市场实践来明确。
纯L2路线难以接受,因为:
纯L1路线同样难以实现,因为:
因此需要混合L1+L2方案。Vitalik认为,L2的角色将继续演变,如注重隐私的L2、应用特定L2等可能会出现。短期应同步提升L1能力、增加blob空间、推动跨L2互操作,让市场决定哪种扩容方式适合哪类应用。
中心化排序器
对于中心化排序器,Vitalik认为其优势在于:
但中心化排序器仍有风险,因此不能完全依赖,需保留用户在基础rollup或L1直接交易的能力。生态中应同时推进这两种方法,以观察哪种更适合不同应用。
保持普通用户发送抗审查交易的能力至关重要。
L1与L2的关系
目前没有所谓"ETH 3.0"。Justin Drake的5年计划只涉及共识层,不包括执行层。
L1和L2的关系平衡是执行层问题。相关路线图包括:增强L1能力(提高gas上限、添加无状态验证等)、改善跨L2互操作、扩展blob等。
对于L2是否向L1支付足够费用的争议,不应短视。之前担忧的是L1"吸L2的血",现在blob费30天才500 ETH。若blob目标从3提至128,月烧21333 ETH,年256000 ETH。
叙事易变,当务之急是加强L1,确保该在L1发生的能在L1发生,增加blob,保持社区适应性。
生态发展方向
Vitalik认为当前区块链社区乃至全球处于危险状态,许多缺乏长期价值甚至恶意的事物获得过多关注。
应对之道不是一味反对,而是提供更好的选择。目标应是展示稳定、光明未来的可能性。这不仅关乎区块链(如何超越短期炒作),也涉及更广泛社会议题(如何证明去中心化民主模式的可行性)。
以太坊作为成功的开放去中心化生态,可为世界提供积极榜样。但"去中心化"不等于"无为而治"。以太坊基金会的"减法哲学"旨在维持生态平衡,而非彻底撤离。基金会应在必要时介入平衡(如某领域过度中心化或公共物品缺失),问题解决后再撤出。
这种方式类似道家思想,需要智慧和能力的提升,而非简单的"无为即成功"。短期内需在某些领域加大努力,实现关键转型。
吸引开发者
Vitalik强调需同时解决三个问题:
他主张以太坊对齐应是技术层面而非社交层面的游戏。
目前最紧迫的中心化问题往往不在L1,而在L2、钱包或应用层面。整个生态需共同努力,既扩大吸引新开发者,又在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方面取得进展。
实现方法包括:
零知识证明应用
Vitalik对非金融类零知识证明用例特别感兴趣,如:
他认为这些技术有望通过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来解决诸多社会、安全、治理等领域问题。
去中心化加速
Vitalik纠正了一个误解:d/acc不是"去加速",而是"去中心化防御性加速"。
他认为单纯减速是错误的,和平时期会延误重要进步,危机时期则会被积极加速者吞噬。去中心化和防御技术需要与其他技术竞争。如果攻击性技术快速进步而防御滞后,世界将更危险;如果中心化技术快速发展而去中心化技术停滞,世界将更集中。
因此需要平衡这些趋势。区块链只是其中一环,还包括区块链之外的去中心化(如P2P网络)、软硬件安全("数字盾牌")以及生物领域等多方面。
应用开发方向
Vitalik认为当前技术突破和用户采纳已有成效,但最受关注的往往是昙花一现的投机项目。他提出了评估应用价值的三个标准:
同时满足三点很难,目前可能只有支付、价值存储和预测市场等少数应用达标。他呼吁再创造10个成功案例。
Vitalik对某些人将以太坊描述为"不宽容"感到失望,认为如果区块链社区价值观颠倒,他将失去参与兴趣。但他发现线下交流中社区价值观仍较为一致,因此感到有责任与社区共同努力创造理想中的世界。这需要一些改变,如基金会在应用层面可能需要更积极支持某些方向,而非保持完全中立。
通讯工具
Vitalik个人近两年努力将大部分对话从Telegram转移到Signal。但Signal也非完美,虽然加密但仍中心化,缺乏互操作性,需手机号登录,服务器可见元数据等。
他每年都尝试使用Status,认可其去中心化努力,但仍存在可靠性问题。目前有多个小团队各自开发通讯工具,但缺乏协作导致单个产品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Vitalik最近开始使用Fileverse处理文档,对其用户体验满意,基金会多人已采用。他表示,如果有去中心化加密通讯工具能达到类似质量,他一定会努力推动社区迁移。
以太坊基金会定位
Vitalik强调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生态,而非公司。若变成公司将失去存在意义。公司化是企业的角色。生态中已有诸多大公司如Consensys、各客户端团队、Coinbase、L2团队等。
最佳方式是为这些公司创造更多机会发挥优势,基金会则担任协调角色。
社区分歧与未来方向
Vitalik观察到社区存在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