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稳定币链上追踪揭示洗钱和恐融风险 监管面临多重挑战
稳定币与非法资金:链上追踪与监管挑战
引言
近年来,稳定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监管机构也越来越关注建立冻结非法资金的机制。主流稳定币如USDT和USDC在技术上已具备这种能力,并在实际案例中发挥了打击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的作用。
我们的研究发现,稳定币不仅涉及洗钱,还经常出现在恐怖组织的融资活动中。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系统回顾USDT黑名单地址的冻结情况;
探讨被冻结资金与恐怖融资的关联。
1. USDT黑名单地址分析
我们通过链上事件监测,对某知名稳定币的黑名单地址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分析方法已通过该稳定币智能合约源码验证。核心逻辑如下:
事件识别: 合约通过两个事件维护黑名单状态:
数据集构建: 对每个被拉黑的地址记录以下字段:
1.1 核心发现
基于以太坊和波场链上的数据,我们发现如下趋势:
自2016年1月1日起,共有5,188个地址被加入黑名单,涉及冻结资金超过29亿美元。
仅在2025年6月13日至30日期间,就有151个地址被拉黑,其中90.07%来自波场链,冻结金额高达8,634万美元。黑名单事件的时间分布:6月15日、20日和25日为拉黑高峰,其中6月20日当天单日拉黑地址数高达63个。
冻结金额分布:金额排名前十的地址共冻结5,345万美元,占总冻结金额的61.91%。平均冻结金额为57.18万美元,但中位数仅为4万美元,表明少量大额地址拉高了整体平均,绝大多数地址被冻结金额较小。
生命周期资金分布:这些地址累计接收资金8.08亿美元,其中7.21亿美元在被拉黑前已被转出,仅有8,634万美元实际被冻结。这表明大部分资金在监管介入前已被成功转移。此外,有17%的地址完全没有出账记录,可能作为临时存储或资金聚合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新创建地址更易被拉黑:41%的黑名单地址创建时间不足30天,27%存续时间为91-365天,仅有3%使用时间超过2年,说明新地址更易被用于非法活动。
多数地址实现"冻结前出逃":约54%的地址在被拉黑前已转出其90%以上的资金,另有10%在冻结时余额为0,表明执法行动多数只能冻结资金残值。
新地址洗钱效率更高:通过FlowRatio vs. DaysActive散点图我们发现,新地址在数量、被拉黑频率和转账效率方面都表现突出,洗钱成功率最高。
1.2 资金流向追踪
通过某链上追踪工具,我们进一步分析了6月13日至30日间被拉黑的151个USDT地址的资金流动,从中识别出主要的资金来源与流向。
1.2.1 资金来源分析
内部污染(91个地址):这些地址的资金来自其他已被拉黑地址,表明存在高度互联的洗钱网络。
钓鱼标签(37个地址):许多上游地址被标注为"Fake Phishing",可能是掩盖非法来源的欺骗性标签。
交易所热钱包(34个地址):资金来源包括多家主流交易所的热钱包,可能与被盗账户或"骡子账户"相关。
单一主要分发者(35个地址):同一个黑名单地址多次作为上游,可能作为聚合器或混币器进行资金分发。
跨链桥接入口(2个地址):资金部分来源于跨链桥,表明存在跨链洗钱操作。
1.2.2 资金去向分析
流向其他黑名单地址(54个):黑名单地址之间存在"内部循环链"的结构。
流向中心化交易所(41个):这些地址将资金转入多家主流CEX的充值地址,实现"下车"。
流向跨链桥(12个):表明部分资金试图逃离特定生态,继续跨链洗钱。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交易所同时出现在资金流入(热钱包)和流出(充值地址)两端,进一步凸显其在资金链中的核心位置。当前交易所对AML/CFT的执行不足以及资产冻结滞后,可能让不法分子在监管介入前完成资产转移。
我们建议各大加密交易平台作为资金的核心通道,应加强实时监测与风险拦截机制,防患于未然。
2. 恐怖融资分析
为了进一步理解USDT在恐怖融资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分析了某国家反恐融资局发布的行政扣押令。尽管我们采用的单一数据源难以还原全貌,但将其作为代表性样本,用于评估USDT涉恐交易的保守分析和估计。
2.1 核心发现
发布时点:自2025年6月13日某地区冲突升级后,仅新增1份扣押令(6月26日)。而上一份文件停留在6月8日,显示出在地缘紧张时期执法响应存在滞后。
目标组织:自2024年10月7日冲突爆发以来,该机构共发布8份扣押令,其中4份明确提到特定组织,而最新一份则首次提到某国家。
扣押令涉及到的地址和资产:
我们对76个USDT(Tron)地址的链上追踪揭示了稳定币发行方在响应这些官方指令时的两种行为模式:
主动冻结:在扣押令发布前就已将其中17个相关地址加入黑名单,平均提前28天,最早甚至提前了45天。
快速响应:对其余地址,在扣押令公布后平均仅用2.1天即完成冻结,显示出良好的执法配合能力。
这些迹象表明,稳定币发行方与一些国家执法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甚至前置性的合作机制。
3. 总结与AML/CFT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研究显示,虽然稳定币如USDT为交易可控性提供了技术手段,但在实践中AML/CFT仍面临以下挑战:
3.1 核心挑战
滞后执法vs主动防控:目前多数执法行为仍依赖事后处理,留给不法分子转移资产的空间。
交易所的监管盲区:中心化交易所作为进出金枢纽,往往监测不足,难以及时识别异常行为。
跨链洗钱愈发复杂:多链生态和跨链桥的使用,使得资金转移更隐蔽,监管追踪难度倍增。
3.2 建议
我们建议稳定币发行方、交易所及监管机构:
只有在及时、协同、技术成熟的AML/CFT体系下,稳定币生态系统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4. 行业努力
业内一些机构致力于推动加密行业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建设,专注于为AML和CFT提供可落地、可操作的链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两类产品:
4.1 合规工具
专为交易所、监管机构、支付项目和DEX设计,支持:
帮助用户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
4.2 链上追踪平台
可视化链上追踪平台,已被全球多家监管与执法机构采用。它支持:
这些工具共同体现了行业守护去中心化金融系统秩序与安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