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香港Web3监管落地 开启东西方战略博弈新纪元
Web3监管态势渐成,香港正处新十年机遇期
在5月31日,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清退政策正式落地,非合规交易所将停止运营。随着截止日期临近,约一半的VATP申请者选择退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一些悲观声音认为"香港已不再是金融中心"、"香港的Web3时代刚开始就结束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监管应该以何种姿态迎接Web3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Web3桥梁,其战略意义才刚刚显现。
Web3的下一个十年:全面合规化
纵观全球主要Web3金融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趋势:监管正在逐步深入各个垂直领域,成为一项精细化工作。
日本作为Web3监管的先行者,自2014年Mt.Gox事件后就开始逐步实施监管措施。目前,日本已有23家获得牌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其中大部分是本土企业。日本的监管要求与香港有相似之处,如资产分离和定期审计等。这些严格规定在FTX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护了用户资产。
新加坡和美国则是在2022年三箭资本和FTX交易所崩溃后开始加强监管。美国虽然没有完全合规的交易所,但上市公司Coinbase近期表现抢眼。与此同时,一些离岸交易所如某些平台在FTX事件后面临监管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新加坡在监管初期也曾被认为"过于严格",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两地的Web3生态正变得越来越活跃。
美国近期发布的FIT21(21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监管框架,提出了数字资产(包括DeFi和NFT)的定义,以及如何区分商品和证券。这可能成为影响加密货币行业最深远的法案之一。
紧随其后,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也在计划推出Web3监管政策。甚至一些此前在加密货币领域并不活跃的国家,如欧洲部分国家和尼日利亚,也加入了这轮监管浪潮。
全球监管机构都不想在Web3浪潮中落后。无论起点是拥抱还是应对危机,各司法管辖区最终都将走向精准监管。从持牌交易所的数量来看,各地离岸交易所占总持牌比例通常不超过30%,监管方更倾向于支持本地企业。
这不仅是监管难题,更是离岸交易所面临的挑战。回顾行业初期,离岸交易所在宽松环境下服务近2亿用户。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除了某些交易平台不惜支付高额罚款也要合规外,其他撤回申请的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已在新加坡、迪拜等地获得牌照,而某些平台则相对落后。
可以说,加密市场的"监管套利"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相比美国的"先展业、后监管"模式,香港采取了"先持牌、后展业"的方式,直接跳过了野蛮生长阶段。自2022年香港出台Web3监管政策以来,全面合规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截至2024年6月1日,AMLO牌照正式生效,非合规交易所完成清退,目前仍有超过半数的申请者在场。已获牌照的交易所如某交易平台等,交易量已突破4400亿港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因此,部分交易所的退出并不值得过度悲观。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只是香港和其他监管辖区一样,正在经历的必要清理阶段。更重要的是,5月31日政策的落地标志着香港已经解决了"交易所"这个行业中资金集中度最高、最复杂的问题,完成了全面监管的关键一步。
香港与美国:东西方的Web3博弈
监管落地后,新的挑战随之而来。起势期已过,博弈期才刚刚开始。
四年前,某支付平台创始人曾预言,未来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共产主义的人工智能和自由主义的加密技术之间展开。
如今,AI和Web3都已蓄势待发,美国和香港被视为Web3行业东西方的战略要地,两地监管态度的博弈将引领全球Web3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博弈?与AI不同,在Web3领域,垄断式监管已不再可行。Web3时代构建了更多基于网络经济的商业模式,可以轻易跨越地理界限为客户提供服务。
未来,政治领导力可能会越来越接近企业家精神,只有足够友善的政策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流入。不是Web3需要被监管,而是监管方需要Web3。
美国近期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今年,加密货币话题首次成为美国政坛的焦点。据某数据平台报道,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选民在投票时会考虑候选人对加密货币的立场。77%的选民认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应至少了解加密货币。44%的选民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的未来"。甚至有政治人物呼吁:"确保加密货币的未来在美国!"
东西方博弈格局已成型,ETF成为一个明显的战场。美国对以太坊ETF批准态度的急转弯,除了本土因素外,可能也受到香港在4月率先推出以太坊ETF的影响。
虽然目前香港与美国ETF在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预计未来随着生态完善,香港将吸引更多机构入场,形成新一轮机构牛市。
而接下来,以太坊ETF作为可质押的生息资产,其发展前景将成为博弈的下一个重点。
以太坊自POS转向后,质押可产生类似利息的被动收入,目前市场年利率约为4.5%。如果香港率先推出带Staking功能的以太坊现货ETF,在获得质押收益后,认购ETF将不再是一个付费行为,而是盈利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数字美债",其吸引力甚至可能超过比特币ETF。
Web3行业的发展与当地文化底蕴也密切相关。虽然相比较为外向、多元的西方,东方人显得更加内敛、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落后。
香港目前已发布多份监管文件,包括《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等。这些政策比起美国此前沿用的《商品期货条例管理条例》,显得更为清晰成熟,也避免了在加密货币是"证券"还是"商品"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随着牛市逐渐到顶,行业造富效应将显现,新一批富豪即将诞生。香港作为拥有"东方神秘力量"优势的地区,也将随着行情吸引更多来自大陆和海外华人的Web3人才和资金。
未来的下一个周期,将是Web3与传统金融在多个维度上的融合,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目前,香港证监会已表示可能向散户投资者开放STO和RWA投资,进一步拓宽虚拟资产市场。此外,香港的港元稳定币和场外虚拟资产商店(OTC)的监管框架也在推进中。一旦全链路打通,Web3将为整个香港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在场的持牌交易所,除了自身的交易业务外,还将成为香港Web3生态连接各个金融领域的关键。例如,在近期的ETF发行中,某交易平台还扮演了托管方的角色,为发行方提供底层基础设施支持。未来在RWA、STO以及OTC业务中,这些交易所都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离岸交易所被迫离开了香港的市场。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发展总有起起落落,我们应该在香港经历清退时刻时,更加全面地看待历史,理性地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