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基金会的终结:迈向更高效的去中心化架构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基金会的终结:迈向更有效的去中心化架构

加密基金会曾是推动区块链网络发展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它们逐渐成为阻碍去中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随着美国国会新监管框架的出现,加密行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摒弃加密基金会模式,转而采用权责更加明确、更具扩展性的机制来重建生态系统。

加密基金会模式的产生源于早期创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义。它们被设计为网络资源的中立管理者,通过持有代币和支持生态系统发展来避免商业利益的干扰。然而,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模式逐渐偏离了初衷。

加密基金会模式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

  1. 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2. 无法实现规模化增长优化
  3. 最终形成新的中心化控制

随着基于控制权的新监管框架的提出,加密基金会的分离假象已不再必要。新框架鼓励创始人移交控制权,同时不必放弃参与建设,并提供了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构建标准。

加密基金会在激励协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营利动机导致它们缺乏清晰的反馈机制、直接问责和市场约束。相比之下,企业架构内置了问责机制,受市场规律约束,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和优化效益。

加密基金会还面临法律和经济层面的约束。它们通常无权开发周边产品或从事商业活动,即使这些活动可能显著有利于网络发展。这种限制严重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在运营效率方面,加密基金会架构常常导致团队协作被人为割裂,造成效率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加密基金会逐渐演变成了集权的守门人,掌控着国库密钥、关键运营职能和网络升级权限,与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比之下,常规开发公司为网络的持续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更好的载体。公司能够更高效地配置资本、吸引顶尖人才、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具备更强的增长潜力和影响力。

为了解决公司架构可能带来的激励不协同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工具:

  1. 公益公司(PBC)架构
  2. 网络收益共享机制
  3. 里程碑归属机制
  4. 合约保障条款
  5. 程序化激励体系

两种新兴方案——去中心化非法人非营利协会(DUNA)和控制论组织(BORG)工具,为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提供了高效路径。

DUNA赋予DAO法律实体地位,使其能够订立合约、持有资产、执行法定权利,同时避免了传统加密基金会的复杂结构和集权问题。

BORG作为自治治理和运营技术,使DAO能够将原本由加密基金会处理的"治理便利"迁移至链上运行,提高透明度和问责性。

随着新政策的出现、激励结构的转型和行业的成熟,加密行业正朝着真实治理、实质协同和系统化运作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加密生态系统将建立在具备真实激励、真实问责和真实去中心化的可扩展体系之上。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metaverse_hermitvip
· 2小时前
早该砍了
回复0
熊市种菜人vip
· 08-04 08:48
老利益 老道理 我不看 先抄底
回复0
0x谜语人vip
· 08-03 19:52
哈哈 这套磨洋工谁顶得住啊
回复0
FrontRunFightervip
· 08-03 12:28
黑暗森林里又一个貔貅盘……说实话,自从最大可提取价值(MEV)战争开始,我就预料到了这一点。
查看原文回复0
MetadataExplorervip
· 08-03 12:24
谁在乎去中心化啊 搞钱才是真的
回复0
Ser_Ngmivip
· 08-03 12:07
没活了 就这啊
回复0
SatoshiSherpavip
· 08-03 12:07
拿钱办事 不得好死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