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演进:从风险提示到积极推动生态发展

robot
摘要生成中

近年来,虚拟资产在全球迅速扩张,对传统金融体系和监管框架提出了挑战。虚拟资产的高波动性和高杠杆性给监管部门和交易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包括如何监管跨境资金流动、完成客户身份识别以及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这表明对虚拟资产的监管需要跨部门、跨国协作应对。

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在虚拟资产监管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要促进全球虚拟资产金融市场发展,又要满足金融稳定的要求。香港需在连接国际资本市场与维护金融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也是中国探索新兴金融市场的重要窗口。因此,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路径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创新与稳健不断调和的过程。

2017年至2021年是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的起步期。港府主要以风险提示为主,逐步引入试点监管元素。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包括:

  • 2017年9月,证监会发布声明指出部分ICO可能构成证券,需纳入监管。
  • 2017年12月,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加密货币相关产品须遵守现有法规。
  • 2018年11月,提出将符合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沙盒。
  • 2019年3月,对STO进行定义并规定中介人责任。
  • 2019年11月,提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
  • 2020年11月,计划将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纳入发牌制度。
  • 2021年5月,正式确认引入VASP发牌制度。

这一时期,香港逐步从提示风险转向具体规范,开始界定市场参与者责任。监管机构认识到虚拟资产将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态度逐渐转向正向管理。引入了牌照机制雏形,采用"监管沙盒"机制对交易平台进行监管。

一文掌握: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框架系统梳理

2022年成为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的分水岭。10月31日,财库局发布首份政策宣言,明确将积极推动虚拟资产生态发展。这标志着监管思路由"风险导向"转向"机遇导向",为后续制度改革确立战略方向。

2023年起,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进入实操落地阶段。主要举措包括:

  • 2023年2月,发行首只代币化绿色债券。
  • 2023年6月,实施VASP发牌制度,首批两家平台获批。
  • 2023年8月,首家持牌交易所向散户开放。
  • 2023年11月,发布代币化证券相关活动通函。
  • 2023年12月,允许合规销售虚拟资产现货与期货ETF。
  • 2024年1月,成功发行首单适用香港法律的代币化证券。
  • 2024年3月,启动"Ensemble项目"探索代币化资产与wCBDC整合。
  • 2024年7月,启动稳定币监管沙盒计划。
  • 2024年8月和9月,多个RWA项目落地。
  • 2025年2月,宣布将发布第二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
  • 2025年3月,持牌交易所增至10家,发布"A-S-P-I-Re"监管路线图。

一文掌握: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框架系统梳理

香港采取基于现有法律架构的"加盖式监管"策略,通过发布指引或通函对数字资产进行监管。这种方式效率高、适应性强,能较好地融合制度转型与产业发展。香港倾向于将虚拟资产作为金融资产的延伸品来对待,降低了监管协调成本,也为金融机构与新兴技术企业搭建了桥梁。

一文掌握: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框架系统梳理

STO-2.7%
RWA-4.5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炒币老母亲vip
· 5小时前
还得看咱香港靠不靠谱~
回复0
链上算命先生vip
· 5小时前
屯区监管可以,别搞死玩家就行
回复0
鲸鱼观察员vip
· 5小时前
有牌照的才是未来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