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2月降息生变?10月核心PCE创半年新高,重点观望黑色星期五销售状况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国商务部公布 10 月核心 PCE 年增 2.8%,创半年新高,显示通膨降温进程趋于停滞,可能影响联准会 12 月降息步调。然而,这与劳动市场数据表现分歧,续请失业金人数创三年新高,为再次降息增添可能性。 (前情提要:联准会11月FOMC会议:降息节奏可能放慢甚至暂缓,中性利率展望 ) (背景补充:联准会官员支持继续调降利率,Fed 鹰派大佬也松口:12月降息合理 ) 美国商务部于昨(27)晚公布 10 月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年增 2.3% 符合市场预期,略高于前值的 2.1%;月增 0.2%,与前值相同,同样符合市场预期。 但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 PCE 物价指数年增 2.8%,创下今年 4 月以来最大增幅,略高于前值的 2.7%,虽然仍符合市场预期,但这数据显示美国通膨降温进程趋于停滞,为美国联准会(Fed)在 12 月不急于降息提供了依据。 服务价格上涨推动核心 PCE 上升 核心 PCE 指数的上升主要受服务价格上涨推动。数据显示,10 月核心服务价格月增率达 0.4%,为今年 3 月以来最大增幅。此增长反映出投资组合管理费的飙升,与近期股市上涨形成呼应。 同日发布的其他数据亦显示经济活力:10 月个人支出环比增长 0.4%;美国第三季度实际 GDP 年化季率初值达 2.8%,表明家庭与企业支出仍具韧性。 这些数据支持了许多联准会官员近期的言论,即只要劳动力市场健康且经济稳健发展,就不会急于降息。 26 日晚间,联准会公布的 11 月 FOMC 会议纪录也强调,将针对降息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数据表现「逐步」降息,若通膨数据未达预期,降息节奏可能放慢甚至暂缓。 在讨论货币政策前景时,与会者预计,如果数据与预期相符,通膨继续持续下降至 2%,经济仍接近最大就业水平,那么「逐步」转向更加中性的政策可能是适当的。 延伸阅读:联准会11月FOMC会议:降息节奏可能放慢甚至暂缓,中性利率展望 续请失业金人数创 3 年新高 不过,劳动市场的一数据为降息提供了理由。在截至 11 月 23 日的过去七天里,续请失业金人数增加了 9 千人,达到 190.7 万人,创下近 3 年新高。这显示出许多失业者可能面临长期失业困境,强化了失业者找工作相比于前几年高通膨时期更加困难的观点,为联准会 12 月再次降息增添可能性。 此外,新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 2000 人至 21.3 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 21.6 万人,也低于前一周的 21.5 万人(从 21.3 万修正),表明企业虽然没有大举招聘,但裁员意愿也不高,企业愿意留住员工,这有助于支持美国经济稳定增长,避免陷入衰退。 综合近期经济数据可见,尽管核心通膨压力尚存,但劳动力市场展现出韧性,消费者支出持续支持经济成长,美国经济可能接近「软着陆」。 经济学家关注黑五销售情况 未来,经济学家将密切关注「黑色星期五」的销售数据,以评估消费动能。塔吉特、百思买和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已延长节日促销活动,以吸引追求折扣的消费者。 然而,有分析指出,许多消费依赖信用卡和贷款支持,年轻及低收入族群已出现拖欠率上升的迹象,反映财务压力加剧。 FedWatch:12 月降息机率升至 68% 在周三的经济数据公布后,芝商所 Fed Watch 工具最新数据显示,市场小幅增加了对 12 月降息 1 码的押注,从昨日约 66.6% 上升至目前的 68.2%,暂停降息的机率仅剩 31.8%。 同时市场和机构也都预测联准会明年将放慢降息节奏,野村证券最新预计指出,联准会将在 12 月的利率会议上暂停降息,并仅会在 2025 年 3 月和 6 月各降息 1 码;国泰世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启超上周表示,联准会仍将于今年 12 月降息 1 码,明年 3、6 月联准会则再各降 1 码;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Matthew Luzzetti 则预计,今年 12 月,联准会将进行最后一次降息,幅度为 1 码,随后可能将于明年全年暂停降息。 相关报导 野村证券预言:Fed 12月暂停降息,明年仅降两码…川普上任不确定性高 动区周报:比特币新高后回落、鲍尔不急降息 市场情绪转变、迷因币火热… 鲍尔放鹰「不急降息」比特币下杀 $86,600、美股全倒,10月PPI显示通膨仍具黏性 〈美国12月降息生变?10月核心PCE创半年新高,重点观望黑色星期五销售状况〉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